策展人語

香港水墨新時代

香港水墨走進新時代了嗎?
1842年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這一百多年來,香港在悠久而博大的華夏傳統文化基礎上吸收了外來文化,逐漸形成為香港獨有的特色文化。

水墨畫是中國逾千年傳統優秀文化藝術之一,她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視覺表達語境。她承傳有序,生生不息,至今仍煥發著青春活力。由於歷史原因和地理環境,長期以來水墨畫在香港深受西方文化藝術的影響,從而發展得更加多豐富多彩。她立足傳統,借鑒西方,多樣性地發揮出自由多元的水墨畫樣式,在香港一直佔據主導的地位,更成為香港藝術的審美方向。因此,香港水墨得到了藝術界和學術界的許多關注,同時也承擔著內地和香港兩地文化藝術發展的責任,成為共同推廣的目標。

首屆中華文化節推出「香港水墨新時代」大型展覽的目的,正是為了深入學習貫徹國家主席習近平文藝思想,貫徹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把香港發展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宏偉目標,以及發揮現代水墨作為代表香港藝術的優勢。透過是次大展,說好中國故事,說好香港故事,促進國際之間的水墨文化藝術交流。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穩、行得遠。」新時代是強國復興的時代,也必將是彰顯文化自信的時代

長期以來的香港水墨畫壇,若沒有前輩們不懈的努力,就沒有今天的繁榮景象。上世紀初香港就已有許多書畫家組織畫會,開班授徒,舉行雅集,並經常舉辦各類型書畫展,甚至創辦美術院校。因此而培養了許多觀眾與學生,為日後香港水墨畫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鄧爾雅、黃般若、鄧芬、羅叔重、陳福善、丁衍庸、呂壽琨、趙少昂、楊善深、周綠雲、方召麐、劉國松、王無邪、顧媚等都各自展現出獨有面貌。他們精心培育後輩,對水墨畫創新意義重大,開拓了水墨畫多元發展的種種可能性,使香港成為更加自由的新水墨藝術的嶄新空間,影響深遠。滄海桑田,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香港正由治及興。背靠祖國,面向世界,融會貫通中西文化,把香港水墨推向世界,正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

水墨畫在香港歷史悠久,她是香港多元文化薈萃所體現出的獨特風貌。我們必須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不斷拓展題材、內容、形式和手法。也要冲破陳舊觀念、固有理念、人為壁壘的束縛,善於用新敘事、新形象提升審美意蘊;用新技術、新媒介為水墨增添新的元素,不斷提高原創能力。以時代精神對接文化傳統,創造水墨精品弘揚中華美學特質,推動新時代的文藝創作,達到氣象一新,格局一新,境界一新。毫無疑問,香港水墨不僅已走進新的時代,更加踏上了新的征程。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是香港水墨藝術登上高峯的遠征,也必將為香港實現「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作出貢獻。

林天行

展覽策展人

香港文聯常務副會長

中國美術家協會香港會員分會主席


策展人語

如何理解香港水墨藝術新時代

香港處在當前文化全球化與藝術多元化的創作環境中,當代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係,我認為是一種深入的 融合與創新的過程。這種關係不應被視為一種簡單的二元對立,而應看作是一個互相啟發、相互促進的動態過程。 當代藝術的發展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台和更加多樣的表現形式,同時,中國傳統文化的 深厚底蘊也為當代藝術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靈感,從而開創了香港水墨的新時代。

從香港藝術家創新的角度來看,當代藝術的發展挑戰了傳統藝術的表現形式和思維方式,推動了藝術的界限不斷 拓展。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當代藝術的結合,不僅能夠使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也使當代藝術 作品更加深刻和有內涵。我在自己的創作實踐中,便不斷探索將傳統水墨藝術與現代藝術理念相結合的可能性, 力求在保留傳統韻味的同時,賦予作品更加豐富的現代意義。

從中華文化自信的角度出發,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源泉。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維護和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是對自身文化的一種尊重,也是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一種貢獻。通過在當代藝術中融入中國 傳統文化元素,可以説明世界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促進文化的國際交流和相互理解。

我們從藝術實踐的角度看,融合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要求藝術家不僅要深入研究和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 還要敏銳把握時代脈搏,掌握當代藝術的語言和表現技巧。這種跨界融合的實踐,不僅能夠推動個人藝術風格的 形成,也有助於推動整個藝術界的創新和發展。因此,在我看來,香港現當代水墨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係是 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在「香港水墨新時代」展覽中,所呈現的六十位香港水墨藝術家的作品,形式風格不盡相同, 在藝術創作過程的實踐中,藝術家既是傳統文化的繼承人,也是當代藝術的創新者,他們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 必將成為促進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的融合發展的踐行者 ,從而為香港水墨藝術的新時代做出貢獻。

趙志軍

展覽策展人

香港藝術發展局大會委員兼視覺藝術組別主席

香港美協常務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