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是中国遂千年传统优秀文化艺术,香港一直深受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影响,致令香港的水墨艺术,立于传统而借鉴西方,香港艺术发展的多样性中,中国水墨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更成为香港艺术的审美方向,同时也承担着两地文化艺术发展的责任和共同目标。

展览日期及时间

  • 18.6.2024(二)下午2时-晚上8时
  • 19-29.6.2024(三 六)上午10时-晚上8时
  • 30.6.2024(日)上午10时-下午4时
闹幕式
  • 18.6.2024 (二Tue)|5:00p

延伸活动日期及时间

学术研讨会:「香港当代水墨新时代」

讲者:林天行、赵志军、周晋、熊海、邓海超、吕丰雅(普通话及粤语)内容:探索中国尽呈现方式、当代香港水墨的特色、以及水墨艺术各种可能性。
23/6(日)下午3时 5时(普通话及粤语)

策展人专题讲座

讲座(一):23.6.2024(日)上午11时-12时(粤语)
讲座(二):27.6.2024(四)上午11时-12时(普通话)

水墨艺术家示范

示范(一)|韦劲敏,陈成球(粤语):
22.6.2024(六)上午11时-12时(粤语)
示范(二)|熊海,林湖奎(粤语):
22.6.2024(六)下午3时-4时(粤语)
示范(三)|余志委,高杏娟(粤语):
29.6.2024(六)下午3时-4时(粤语)

公众水墨体验区

19-29.6.2024(三-六)上午11时-晚上7时

学生及公众导赏团

19-29.6.2024(三-六)下午3时-3时半
20.6.2024(四Thu) |3:00pm-3:30pm 林天行(粤语或普通话)
21.6.2024(五Fri)|3:00pm-3:30pm 江立峰(普通话或粤语)
22.6.2024(六Sat) |3:00pm-3:30pm 余志雯(粤语或普通话)
23.6.2024(日Sun)| 3:00pm-3:30pm 陈成球(粤语)
24.6.2024(一Mon) | 3:00pm-3:30pm 赵志军(普通话)
25.6.2024 (二Tue) |3:00pm-3:30pm 沈平(粤语或普通话)
26.6.2024 (三Wed) |3:00pm-3:30pm 熊海(粤语或普通话)
27.6.2024(四Thu) |3:00pm-3:30pm 刘素文(粤语或普通话)
28.6.2024(五Fri) | 3:00pm-3:30pm 杨国芬(甹语)
29.6.2024(六Sat)|3:00pm-3:30pm 廖仕强( 甹语)

地点

香港中央图书馆地下 1-5号展览馆

查询

香港水墨新时代

中国是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泱泱大国,千百年来孕育了无数的文化艺术瑰宝和卓迩不凡的艺术家。中国绘画更是 主流之一,至今发展连绵不断,迭有创新,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葩,也见证中国民族的精神素质,影响无远弗届。

中国文化特质是有容乃大,兼收并蓄,百川汇流,糅合中外古今精萃而集其大成。中国文人士大夫自古雅集酬唱, 谈诗论画,品茶弄琴,吟风弄月,在卧游山水间体会天人合一之道,这种古代的优雅聚会,逐渐衍生成「会社」,「流派」的 雏形,参与者未必贯彻某些特定的艺术理念和主张,但大致共享共同的兴趣和品味,互相交流切磋,砥励互勉。

宋元以来,这种风气渐次形成,多以画派形式出现,如明「吴门画派」、「华亭画派」;清「黄山画派」、「娄东画派」、「扬州 画 派 」、「 海 上 画 派 」 等 。 画 派 成 员 或 为 师 友 门 人 , 或 以 地 域 分 野 , 或 以 类 似 绘 画 题 材 为 界 别 、 风 格 为 脉 络 而 成 为 流 派 。 这些在中国古代文人传统下产生的「流派」、「会社」,大抵是酬唱雅聚的业余而非具组织性的结社画会,成员也不一定 追求某种一致的理想,取向与使命。

到了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情况骤然改变,具「现代」意识的「画会」,「艺团」,「运动」等波起云涌,为中国绘画掀起一场革新,原因是中国当时政经混乱腐朽,外国列强入侵,战祸频仍,艺术陷于临摹抄袭,缺乏创意的局面,有识之士感到非进行改革甚至革命,不足以挽国难、振中华;加上不少学子负笈欧美东洋,学习西方政经制度、艺术潮流,以求力挽狂澜。在这种大潮流下,艺术已非纯粹个人创作,更需肩负革新教化的社会功能,唤起国民意识,建立共同的理念和追求。

二十世纪初期,曾师从广东隔山画派居廉、居巢,之后远赴日本习画的高剑父、高奇峯以及陈树人,积极参予革命的 同时,又提倡折衷中外、融会中西画法,认为绘画应贴近羣众,无事不可入画,他们虽未成立正式画会,但其与同侪 理念相近,出版真相画报,主张「艺术革命」,时称「折衷派」,又建立审美书馆,更催生了岭南画派。

受到以「二高一陈」岭南画派的冲击,一批以传承国画精萃为己任,主张从传统笔墨含咀英华,提升国画的广东传统 画 家 如 潘 达 微 、 黄 般 若 、 邓 芬 、 李 凤 公 等 组 成 「 国 画 研 究 会 」, 在 香 港 成 立 分 会 以 为 抗 衡 。 两 派 就 国 画 改 造 和 未 来 方 向 展开激烈论辩,史称「方(方人定)黄(黄般若)之争」。

在此期间不少年青画家如赵无极、林风眠、徐悲鸿、关良、丁衍庸、傅抱石等留学法国、日本,自东洋及欧美取法,同时在 国内积极参与画会活动,为国画拓展新方向,尽见画会的重要影响力。

香港是中国南大门的蕞薾小岛,文化艺术历史不算久远,大约在十九世纪才逐渐发展,自1842年成为英国殖民地后, 英政府对香港的文化发展采取放任自由态度,亦未有大力推动;但背向祖国、深受中华文化薰陶的香港,同时面向 世界,吸收各地文化精华,政经相对稳定,遂得以成长为国际大都会。

二十世纪初,内地与香港边关限制宽松,在国内政局混乱的情况下,不少内地画家南下香港谋生或持续艺术创作, 设立私塾授徒或成立书画会切磋交流,当中包括一批遗民书画家如江孔殷、陈伯陶,以及书法篆刻家如罗叔重、邓尔雅、 区建公等,成立了建公书法专修学院同学会(1940年);简经纶成立了䄂海堂之金石书画社(约1939年);香港美术会于 1 9 2 5 年 成 立 ; 画 家 潘 达 微 、 黄 般 若 、 邓 尔 雅 等 在 港 成 立 国 画 研 究 会 香 港 分 会 ( 1 9 2 6 年 ), 以 传 扬 国 画 精 萃 。 而 岭 南 三 杰 经常穿梭粤港两地,铺陈岭南画派发展基础;而陈福善于1910年自南美回港定居,成立香港文艺协会(1934年)及 香 港 艺 术 研 究 社 ( 1 9 3 6 年 ), 后 于 1 9 6 0 年 设 立 华 人 现 代 美 术 协 会 , 经 常 与 画 友 , 学 生 户 外 写 生 , 并 举 行 展 览 , 成 为 香 港 早期最具影响力的画域团体之一。

及至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政经环境逐渐稳定,艺术家也较易接触西方艺术潮流,现代主义开始萌芽,与传统水墨, 岭南画派并轨而行,令香港艺术长足发展,更于六十至八十年代踏入另一高峯。1957年吕寿琨、邝耀鼎、白连成立 香 港 艺 术 家 协 会;李 研 山、林 建 同、吕 寿 琨、赵 少 昂、雷 浪 六、张 君 实 则 于 1 9 5 8 年 创 立 香 港 中 国 美 术 会,成 为 具 规 模 及 影 响 力 的 中 西 艺 术 团 体;同 年 中 国 书 法 学 会 成 立,而 由 吕 寿 琨、王 无 邪、文 楼、张 义、韩 志 勋、叶 维 廉 创 立 的 现 代 文 学 美术协会(1958–1964)则主力提倡当代主义,举足轻重。

六十至八十年代香港艺术飞跃发展,画会相继涌现,为艺坛添上活力。由多位资深书画家任真汉、黄般若、陆无涯等 创立的庚子画会(1960年),多年来举办不少展览,推广传统国画;广雅书学社(1967年),香港中国书法学会(1971年) 等则专注于书法艺术。此间独树一帜的岭南画派在港落地生根,与高剑父亦师亦友的杨善深于1970年与弟子们设立 春风画会;师从高奇峯的赵少昂早在广州成立岭南艺苑授徒,1948年移居香港后重开艺苑;其后弟子欧豪年、赵世光等 创办今画苑(1961年),至今依然活跃。高剑父弟子司徒奇及其子司徒乃锺于1961年创立苍城画会;1996年高剑父嫡系 弟子黎明在港重组春潮社为春潮画会。这数个画会令岭南画派在港发扬光大,远播海外。

新水墨画大师吕寿琨于1958年来港,他融会传统中国笔墨、写生、现代主义及抽象风格,创造「禅画」,于香港大学 建筑系及校外进修部、华仁书院教画的他,培育了大批香港艺坛的中流砥柱;吕氏参予创立香港中国美术会、现代 文学美术协会,同时成为其他画会成员,并未创立其他新水墨艺术的独立画会,但在其影响下,其学生分别于1968年 及1971年成立了元道画会及一画会,以中国水墨美学结合西方艺术形式,促成「新水墨运动」的出现;而吕氏弟子如 梁巨廷、徐子雄在其艺术历程中教授了不少学生,又组织画社相互砥励。

另一位现代水墨画大师,来自台湾的刘国松于1972年来港,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至1990年,他富于革命性的 理论和多种独创的技巧,在拓展当代水墨方面有深远影响;1977年他与学生创立香港当代水墨协会,举办展覧,又推动 两 岸 三 地 交 流,成 为 水 墨 画 坛 的 前 锋。刘 国 松 的 弟 子 如 陈 成 球、陈 君 立 等 也 分 别 成 立 其 他 画 会,耕 耘 画 艺。吕、刘 两 位 大师在香港牵起划时代的水墨新潮巨浪,更居内地、台湾之先。

六十至七十年代中西文化的交汇碰撞,促成艺术风格,媒介的多元化。1964年当代文学美术协会结束,部分成员如文楼、 张 义、韩 志 勋 组 织 元 道 画 会,以 中 国 题 材 如 古 文 字、图 腾、神 秘 形 象、异 兽 为 题 材,采 用 西 方 模 式 及 技 巧 如 雕 塑、版 画、 丝印、铸纸、喷枪、塑胶彩等创作,又引入普普主义、抽象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令香港艺术踏上新途,渐具本土特质。

香 港 经 济 起 飞,艺 术 家 亦 有 更 多 机 会 与 外 国 接 触,汲 取 养 份。1 9 6 2 年 大 会 堂 美 术 博 物 馆 落 成、翌 年 中 文 大 学 艺 术 系 正 式 成立,香港大学及中文大学相继成立校外进修部,提供更多展覧和培育年轻艺术家机会,令艺坛更呈蓬勃。1975年 香港艺术馆正式举办当代香港艺术双年展并颁发官方奖项,确认艺术家成就。

除传统书画团体外,其他媒介和综合性的艺团画会不断涌现。1972年国际造形艺术家香港分会成立,会员包括靳埭强、 徐子雄、梁巨廷等,探索视觉艺术的新形态和创造;1974年视觉艺术协会成立,成员包括陈余生、毕子融、吕丰雅等, 涵盖各种艺术媒介,其后吸纳了不少年青有为的中大艺术系毕业生和视艺工作者,展览和活动持续逾四十年;香港 版画协会(1976年)、香港雕塑家协会(1981),专注陶瓷创作和推广的乐天陶社(1985年),香港现代水彩画会(1987年)等 相继涌现,印证香港艺术发展的多元活力。

1980至千禧年,香港回归祖国,社会问题、身份反思逐渐成为艺术家关注议题,他们渐趋向个人化和社会化,以媒介为主的 艺术团体涌现,包括甲子书学会(1985年)、香港兰亭学会(1990年)、香港书法篆刻学会(1991年)、中国画学会香港(2014年)、 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1992年),香港当代陶艺协会(1992年)、香港雕塑创作会(1993年)、香港雕塑学会(2007年)等可说是 代表团体;其次也出现不少关注另类范畴的艺团,如录影太奇(1986年)是录影艺术新媒体组织,香港艺术家联盟(1987)是 艺术家结聚关注文化艺术政策和发展的压力团体、组织。新艺术空间如油街、Parasite、牛棚以至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 大馆的出现,也剌激了特殊艺术场地的衍生,提供工作空间、展览场地。

香 港 展 能 艺 术 会 关 注 展 能 人 士 、 以 艺 术 作 为 治 疗 ; 随 著 女 性 主 义 抬 头 , 国 际 女 画 家 ( 香 港 ) 协 会 ( 1 9 9 3 年 )、 香 港 现 代 女画家协会(1993年)相继成立;香港美术教育协会(1992年)为美术教师组织,关注美术教育的政策和发展;国际艺评家 协会(香港分会)(1996年)为专业艺评人组织,提升艺评水准。这些不同界别画会及艺团的成立,再加上香港艺术馆、M+、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相继落成,举办世界级的艺术博览活动,反映香港迈进国际文化艺术大都会的行列。

十年来,在艺术家愈趋个人化发展,画廊、艺术空间、展览场地增加,加上政府和私人赞助,画会功能开始减退, 但立志从艺、携手共行的艺术家仍大不乏人,2014年成立的香港美协,成为当中最具规模和广泛代表性的画会之一,会员人数达三百余人;成立于2020年的中国美术家协会香港会员分会目前约有会员四、五十人,其中大部分是香港 美协会员,要成为会员,必需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从横切面来看,画家不限于一宗一派,也不限于年龄和媒体风格,各自耕耘,却又互相交流,务求推陈出新,拓展现代水墨的新面目。前辈画家、新水墨运动前锋王无邪,以设计融合绘画,在线条、构图、虚实黑白之间创意无限,问道东西,跨越古今,独执牛耳;靳埭强继承新水墨精神而各自表述,自成一家包括将书法、绘画、设计共冶一炉;吕丰雅成功将线条肌理组织、人体器官和几何块面变奏,擅长油画、水彩、版画、水墨,东西合相;画作满溢温情寄意的朱兴华,兼擅西画、水墨、书法;风格抽象放逸的徐子雄;在线条、空间、立体、水墨运使游走无碍的梁巨廷;受现代水墨画大师刘国松啓发的水墨与装置、数码并用的杨国芬;演绎扶拈、书法行笔体势的陈成球;云水树根情态自然流曳的陈君立;岭南画派翘楚,擅画山水、花鸟,强调色彩、光影层次的伍月柳,用笔细腻、设色姸雅;何百里充份掌握光线层次皴法肌理,令山水活现画面;擅画仙鹤、鱼猴的林湖奎;将古代元素如古琴、庭园重造画境司徒乃锺;文字古物世家的马达为以浑厚笔墨写古器、树木等;他们均是画会表表者。

「书、画、诗、篆刻」四绝的区大为;描画璀璨香港景致的王秋童;擅画人物及篆刻书法、风格融合抽象具象亦具设计 意味的林墨子;风格抽象朦胧、本地感情洋溢画中而别树一帜的益行;以云山行、荷语境立足艺坛的麦罗武;沈平 以熟练素描写生技巧绘写香港城市郊野风情;周晋质疑况喻香港世情的疏离感和自主空间的「泳人」系列;笔墨精到 酣畅描绘香港地貌风情的韦劲敏、陈伟;多方求索,擅长油画的许恩琦近年力攻水墨;画作又时带讽喻的黄孝逵; 传统全景构图、掌握历代名家皴染技巧,又富于文人画气韵的熊海;天池蜕变笔墨的黑白虚实,反差变化形成错觉, 象裏象外画境隐现;廖井梅以油画著称,题材多变,色彩强烈而动感跃然纸上;陈镜田重迥叠累的山水层次殊有跨越 时空的意味;蔡海鹰的墨染泼染纸张叠聚为山水装置;音栾家范欣将曲韵符演化为水墨线条而极具悠扬韵味。他们均 反映内地画家成功在香港拓境开新。

土生土长的艺术家则有多年钻研水墨创新意念技巧如渲染、喷洒、流淌,探索水墨本质的吴观麟;以抽象淋漓笔触 泼墨山水见称的派瑞芬,构图留空别出天杼,擅用焦黑浓墨,又好以摄影角度,细致勾描维港景观;麦翠影从事版画 经年,其花卉系列画作构图缜密,设色明丽,充满人生悦乐和活力节奏;何少中的艺术以抽象为概括,以西洋抽象 形式为表现。却又展现著古典的气质和中国的文脉;刻意经营云水空间和皴法的高杏娟;廖仕强从事设计及插图, 以敏锐触觉和写生技巧捕捉城市景观风情,可谓「贴地入心」;麦宝琪以海洋和波浪图像为题材,旨在具有心灵疗癒 作用,带领观众体验波浪的节奏和音乐。这些来自内地和本土孕育的画家,可谓百花齐放,不拘一格,各谱新章。

近年来,沉寂一时的工笔重彩画风再获新生,尤以中文大学艺术系一批年轻画家备受注目,他们研习细致工笔画 线条、秀雅设色风格,又借今入古,融会当代塲景、集体回忆、人情世态,重塑工笔,予以新内涵和令观众有所共鸣。

其中余志雯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人物专业,曾在何家英先生门下攻读艺术硕士研究生学位,人物画中日常 街景活动充溢温馨;李绮媚以工笔铨释花鸟内蕴意趣;邱荣丰为中文大学艺术系硕士,以工笔人物勾描技巧重现 古代山水及神话意象;唐锦婷为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硕士,现从事艺术与书画装裱相关工作,画作简逸而著重细节 喻意;黄绮琪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获得艺术硕士学位,擅用几何结构配合古代建筑、纹样和注入当代生活场景 重塑古代经典;益行女儿黄廸华研习现代水墨,不断在书法笔触、画面切割铺陈作出尝试;内地来港的刘佳画风 多变,不拘流派,擅工笔花鸟人物,画作清新淡雅,师法古人而渗揉当代美学意念和故事;赖筠婷擅工笔人物,位置 经营一丝不苟,线条柔畅流丽,题材多为亲子一家的温情关系或社会中人物各顾自己的抽离感,社会意识强烈。这批 致力于工笔新诠的年轻画家,令此一画科重现活力。

今次「香港水墨新时代」大展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香港会员总会(简称香港文联)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香港 会员分会协办。展览主策展人为林天行先生(香港文联常务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香港会员分会主席、香港美协 主席)、副策展人为赵志军先生(香港艺术发展局大会委员兼视觉艺术组别主席、香港美协常务副主席)。林天行早年在 国 内 习 画 , 遍 游 陕 北 、 西 藏 , 八 十 年 代 来 港 定 居 , 发 展 其 标 签 系 列 绘 画 「 天 行 画 荷 」、「 香 江 景 观 」 等 , 又 创 「 彩 墨 」 画 风 , 策展、出版盈丰。赵志军为资深画家,风格独特、具象而写实,不落俗套,自有面目。

「香港水墨新时代」参展的60名画家中,大部份为香港最具代表性之卓然有成水墨画家,当中包括中国美术家协会 香港会员分会会员、香港美协会员及其他画家,合共展出约120幅具代表性的水墨画作品如山水、花鸟动物、香港 景 观、工 笔 人 物、抽 象 水 墨。展 览 除 反 映 当 代 香 港 水 墨 的 最 新 发 展 外,亦 是「 中 华 文 化 节 」的 品 牌 项 目,旨 在 推 广 香 港 本地当代水墨艺术家的创作,并同时透过研讨会、水墨艺术家示范、讲座、以及公众水墨体验等活动,著力推广水墨 艺术教育,提升市民大众了解及欣赏水墨艺术的整体水平和能力,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把香港发展成 「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一个重要项目,说好中国故事、说好香港故事,促进国际间的水墨文化交流和建设 大湾区的文化愿景。本人深信,是次展览在主策展人林天行及副策展人赵志军的领导下,定必令香港水墨跨越 新时代,再创新风。

邓海超

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客席教授

前香港艺术馆总馆长

2024年4月


传统立神 现代建貌

水墨画一般由水、墨、笔、纸等四种元素之互动构成。我用水墨媒介作画,始于1958年,试以画刀刮水墨及水彩于西画纸上。其后习传统国画技法,继赴美国习艺术和设计。留学期间,油彩创作之余,未忘水墨媒介。

毕业后倏忽数十年,我的作品大都属于水墨画范畴。我觉得水墨媒介有助显现东方性。当代西方艺术之观念、形式、 技巧,曾给我很大冲击。但我踯躅东西之间,还是喜欢以毛笔醮水墨,写在富吸水性的纸或布上。现代中国画应有其 独特道路,不同化于西方,不以叛弃传统为代价。

我自许以文学为心,设计作眼,传统立神,现代建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喜从高空俯瞰大地山河湖海,以隐显的 几何结构、旋转律动之势、轻重的点线节奏,表现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情怀。作品展现的常是宏阔的天地,是有我之境, 或无我之境。

王无邪

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博物馆专家顾问

香港美协顾问

2024年4月